“知網風波”仍在繼續(xù)。
知網再一次進入大眾的視線,這一次,是因為與89歲退休教授趙德馨的官司。
知網擅自收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趙德馨的百余篇論文。年近九旬的趙教授將其告上法庭并勝訴。知網下架了趙教授所有論文,并不再收錄他的文章。
對此,老人表示:“中國知網必須改革,不能輸了官司就下架我的文章。”
12月10日晚,中國知網發(fā)布《關于“趙德馨教授起訴中國知網獲賠”相關問題的說明》,表示向趙德馨教授道歉很快#中國知網道歉#和#中國知網向趙德馨教授道歉#兩個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第一和第二位。但還未提出具體整改措施。
說明全文如下:
趙德馨稱,在未經他本人同意的情況下,中國知網擅自轉載其160多篇文章,“我自己下載還要收費”。
事情發(fā)酵后,中國知網的做法被網友們嘲諷是“借雞生蛋”。
據紅星資本局,隨機在中國知網上找了一篇論文,以工作人員告知的信息和數據從理論上進行推算,發(fā)現:一篇或只發(fā)出500元稿費的論文,可能給中國知網帶來了約57萬元的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知網”項目所歸屬的公司,在2020年,其主營業(yè)務收入為11.68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93億元。
目前,關于知網的熱議仍在繼續(xù):
包括@人民日報在內,多家媒體也就此發(fā)聲——
“不免費(給它用)就下架,說明知網一心只想牟利,沒有承擔起文獻平臺促進知識公共傳播的義務。”趙德馨稱,如果真的想促進知識的交流,中國知網不應該下架他的文章,而是要考慮怎么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回顧:趙德馨教授起訴知網獲賠70余萬
“今天收到了很多電話和短信,大家都很關注我的這個事情,很多人給我點贊。我感到這個事情做得很有價值。”12月7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89歲退休教授趙德馨,在南湖畔的家中告訴極目新聞記者。
趙德馨是中國經濟史界著名學者,曾獲評“荊楚社科名家”榮譽稱號。
趙德馨就該說明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就這個問題本身,他已經道歉了,態(tài)度還是可以的。”老人表示,希望知網之后能拿出具體的整改措施,真正拿出誠意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停留于表面。
趙德馨成功維權后,他的學生73歲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蘇少之也以同樣的方式與中國知網打了官司并勝訴。10日晚,他就中國知網的《說明》表示:起訴的作者獲賠了,可其他作者的稿酬問題怎么解決?具體怎么操作,這個說明沒有說清楚。
中國知網的《說明》發(fā)布后,連上4個微博熱搜,討論度高漲。然而,網友似乎并不買賬。
《說明》中提到,“自2019年起,中國知網已開通作者服務平臺,所有作者一經實名注冊,即可無限期免費使用自己的作品,管理自己的學術成果,并隨時跟蹤其研究成果產生的學術影響。”
知網的“一家獨大”和“店大欺客”也被反復提及。人民日報客戶端此前報道提及,知網作為國內大型中文數據庫,在學術界有著巨大影響力。有高校老師稱,自己學校每次審核論文,都要以知網收錄為準,如果沒有,就等同于沒發(fā)。
本次事件引起關注后,也有學生表示,除了學校提供給畢業(yè)生一次免費查重的機會,“為什么自己查重要收費?”
此外,據報道,中國知網目前的學位論文稿酬標準仍為2016年所發(fā)標準:學位論文出版后,作者可聯系雜志社領取稿酬,其中博士論文著作權人所得稿酬最高,但最高也僅有100元現金和400元檢索閱讀卡。
正如央視網評論稱“中國知網‘借雞生蛋’這本創(chuàng)新生意該改改了”,對于輿論所關心的問題和提出的質疑,也該有所回應。
趙德馨告訴記者,中國知網已經不再收錄他的文章,收錄的都下架了。他還告訴記者,就《中國經濟史辭典》的合同問題,他還要跟知網繼續(xù)溝通。
低買高賣,一篇論文或能獲利千倍!
知網穩(wěn)賺不賠的“好生意”
中國知網收錄論文所用的稿費很低,但在用戶下載時卻被標上高價。值得一提的是,據中國知網下載計費標準,每本論文每在中國知網上被下載一次,平臺就會收取一筆費用,其中碩士學位論文15元/本,博士學位論文25元/本。
據紅星資本局,12月9日致電中國知網,在表示論文被收錄但沒有得到稿費后,一名工作人員稱,如果是學位論文,可以參看網站首頁的“學位論文領取稿酬通告”。
這一份通告是在2016年10月發(fā)布的,通告稱,學位論文在《中國博士/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電子期刊出版后,作者可聯系相關負責人領取稿費。
其中,稿費標準分為四類:
學位年度是2008年以前的,碩士論文著作人可獲得30元現金、面值200元閱讀卡;
學位年度是2008年及其以后的,碩士論文著作人可獲得60元現金、面值300元閱讀卡;
學位年度是2008年以前的,博士論文著作人可獲得80元現金、面值300元閱讀卡;
學位年度是2008年及其以后的,博士論文著作人可獲得100元現金、面值400元閱讀卡。
(注:閱讀卡是指CNKI網絡數據庫通用檢索閱讀卡。)
紅星資本局隨機找了一篇高下載量的博士論文——武漢大學劉春波的博士論文《輿論引導論》,截至發(fā)稿,該論文的下載量為22871次,下載費用為25元/本。
通過上述信息和數據,從理論上進行推算,劉春波的學位授予年度是2013年,可獲得100元現金、面值400元閱讀卡的稿費,但他本人的這份博士論文卻為中國知網帶來約57萬元的收入。
另外,前述中國知網的工作人員表示,如果不是學位論文,而是期刊論文被中國知網收錄,在沒有得到稿費的情況下,需要作者本人自行聯系相關期刊的編輯部處理。
但在社交平臺上,還有不少人反映文章被中國知網收錄,但自己完全不知情。
據中新經緯,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旻表示,中國知網侵權問題存在已久,但由于著作權侵權維權困難,判賠標準低,多數作者一般不會去主張權益。“ 同時大多數論文作者發(fā)表論文,其目的是為了傳播自己的觀點,而非獲取收益,所以作者即使知道了被侵權,也會為了擴大論文的影響力而不去主張權利。” 李旻稱。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可以向中國知網申請稿費,有人稱自己 “ 畢業(yè)論文的稿費全是以中國知網充值卡的形式來發(fā)放 ”。
中國知網有多賺錢?年收入近12億,曾因頻繁漲價被高校抵制
作為業(yè)界權威的內容資源增值服務平臺,知網的盈利能力可見一斑。
據媒體報道,中國知網是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發(fā)起,始建于1999年6月,是以實現全社會知識資源傳播共享與增值利用為目標的信息化建設項目。
至今,中國知網的相關頁面仍顯示:
1999年3月,以全面打通知識生產、傳播、擴散與利用各環(huán)節(jié)信息通道,打造支持全國各行業(yè)知識創(chuàng)新、學習和應用的交流合作平臺為總目標,王明亮提出建設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并被列為清華大學重點項目。
同方股份(6001000.SH)在財報中表示,同方知網是其孫公司,持股100%,主要從事互聯網出版與服務業(yè)務,已經形成“中國知網”(CNKI)門戶網站,為用戶提供《中國學術期刊數據庫》和《中國博碩士論文數據庫》等一系列產品。
其中,2020年財報顯示,同方知網的主營業(yè)務收入為11.68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93億元,毛利率為53.93%。
而在今年上半年,同方知網的主營業(yè)務收入約為4.96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893萬元,毛利率為51.3%。
回過頭來看上市公司同方股份本身,其控股股東是中國核工業(yè)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持股比例為30.11%),實際控制人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
財報顯示,同方股份以“智造+資源”兩個核心要素為引領,主要立足于信息技術和節(jié)能環(huán)保兩大主營業(yè)務領域。
從2018-2020年,同方股份的營收分別為248億元、230億元和259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38.80億元、2.98億元和1.03億元。
12月9日,同方股份的收盤價為5.60元/股,總市值約為187.6億元。
在中國,每個讀過大學以上學歷的人,不可能沒聽說過知網,寫論文、交論文、查重,知網都是必備。但這個必備神器卻廣受吐槽,而且對知網怨氣最深的莫過于高校,學生使用校園網能免費下載到中國知網上的論文,可實際上背后都是自家學校從知網高價購買的服務。
事實上,中國知網的報價一直年年上漲?,F在各圖書館購買數據庫的經費比例越來越高,許多圖書館40%的經費都會花在購買數據庫上,并且訂購具有延續(xù)性,“如果明年停了,就接不上了,所以他們就有恃無恐地老漲價,就是知道你們離不開我。”
近年來,中國知網因“漲價離譜”被多所高校抵制。
早在2016年1月7日,武漢理工大學曾在官方微博發(fā)布相關聲明稱,目前2015年中國知網數據庫合同到期,由于續(xù)訂價格離譜,其與中國知網(CNKI)公司的談判不成功。
在發(fā)布這份聲明11天后,武漢理工大學發(fā)布微博稱,“經過雙方的反復溝通,數據庫商最終決定于2016年1月21日起,恢復開通我校中國知網數據庫。”
北京大學也曾因中國知網漲價過高發(fā)表過聲明。據媒體報道,2016年3月,北京大學在官網發(fā)布中國知網即將停用的通知,“由于數據庫商漲價過高,圖書館目前正在全力與對方進行2016年的續(xù)訂談判,上一年度合同截至2016年3月31日,期滿后數據庫商隨時可能中斷北大的訪問服務。”
人民日報在評論中指出,從論文查重高收費,到作者下載自己論文被收錢;從低價甚至不花錢就能收錄學術文章,到用戶下載時卻標上高價等等。究其因,就是一家獨大,作為國內大型中文數據庫,在學術界有著巨大影響力。
“面對維權和批評,知網應當拿出解決問題的誠意,贏得大家的諒解,虛心接受監(jiān)督和批評,在知識產權保護社會責任和企業(yè)經營發(fā)展上,找到合理合法的平衡點,這才是長遠發(fā)展的正道。”人民日報在評論中說。
知網憑啥這么“牛”?
“以后最好能有兩個或多個和中國知網良性競爭的平臺,‘一家獨大’不利于整個行業(yè)的發(fā)展。”趙德馨對媒體說。
中國知網能這么“硬氣”是為啥?
蘇州大學法學院張鵬教授表示,論文被下架對老教授來說影響或許不大,但如果放在一位年紀輕輕的教師身上,會直接影響其學術生涯。
張鵬教授解釋道,知網在行業(yè)內擁有壟斷地位,它把你的論文撤下后,論文就沒有辦法統計轉載率和引用率,而轉載率和引用率會影響你今后的文章投稿和申報課題,這是一個很嚴重的事情,對作者的學術生涯會造成極大傷害。
因此,很多年輕的學者雖然受到了“欺負”,卻不敢主動去維權。
對于知網來說,下架論文是企業(yè)行為,但要考慮到自身企業(yè)的特殊性、在學術圈的影響力。知網下架論文也損害了教授的正當權益,這一點應予以規(guī)范。
據中新經緯此前報道,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研究員趙占領表示:“知網的優(yōu)勢就是掌握了核心的版權資源,或者把絕大部分期刊的版權資源都買斷了。中國知網如果沒有理由或者理由不充分地不斷漲價,有可能會涉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問題。”
李旻則認為,知網在國內中文學術文章檢索服務市場上具有能夠控制商品價格、數量或者其他交易條件,或者能夠阻礙、影響其他經營者進入相關市場能力的市場地位。“在知網價格漲幅巨大的情況下,大多數高校毫無議價能力,只能選擇繼續(xù)使用,如果該價格被認定為不公平高價,那么其不合理漲價行為涉嫌構成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屬于我國《反壟斷》法規(guī)定的壟斷行為。”
央視網:請讓專家學者們能安心創(chuàng)作
趙德馨教授長期從事中國經濟史研究,1998年退休后筆耕不輟,2018年獲評第二屆“荊楚社科名家”榮譽稱號。
如今,89歲的趙教授仍潛心學術。近日,有記者前往趙教授家中采訪,才上午八點,老人就開始忙著修訂《楚國的貨幣》一書。
滿頭銀發(fā)的他,一邊看書,一邊用顫抖的手指緩慢地敲擊著電腦鍵盤。
老教授的勤奮求索是為了給學術界添磚加瓦,成果卻被知網拿去做了“免費午餐”。
“為什么我創(chuàng)造的知識成果得不到尊重?”老人無奈地問。
中國知網原本是為知識共享學習、文化事業(yè)進步而創(chuàng),如今卻遺忘初心,反過來侵犯知識創(chuàng)造者的權益。
在知識產權保護社會責任和企業(yè)經營發(fā)展上,找到合理合法的平衡點,才是知網長遠發(fā)展的正道。“借雞生蛋”的生意,請停一停!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數量多達幾百件甚至幾千件,搶注閑置、待價而沽惡意搶注囤積商標成一些企業(yè)生財之道國家有關部門表示,將從嚴審查、堅決遏制和打擊商標非正
2018-12-24 08:37
中新網12月21日電 12月20日,中關村在線2018年度科技大會暨產品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作為行業(yè)領先的科技互聯網媒體,這是中關村在線第十一
2018-12-21 10:19
據新華社報道,安徽省公安廳近日發(fā)布的《安徽省公安機關深化放管服改革39項措施》第11條規(guī)定,國內居民忘記攜帶有效身份證件的,可以在具備
2018-12-21 09:02
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陳康亮)中國經濟數字化變革方興未艾,蓬勃發(fā)展。作為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金融機構面對變革將何去何從?在此間
2018-12-21 08:46
中新網深圳12月20日電 (陳文 任冠元 蔣磊)深圳福田警方12月20日通報稱,深圳福田警方日前打掉財富中國非法集資平臺,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
2018-12-21 08:46
主題為新經濟·新電商·新零售的2018世界電子商務大會12月20日在北京舉行。圖為與會嘉賓出席開幕儀式。 主辦方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
2018-12-21 08:43
中新社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趙建華)新修改的中國個人所得稅法將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對居民、非居民個人預扣預繳方
2018-12-21 08:39
中新網12月20日電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為保障我國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G)健康發(fā)展,協調解決5G基站與衛(wèi)星地球站等其他無線電臺(站)的干擾問
2018-12-21 08:39
中衛(wèi)西氣東輸互聯互通工程正式進氣投產,工作人員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畹稀z中新網銀川12月20日(于翔 楊迪)12月20日,西氣東輸的窗
2018-12-21 08:36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高亢)記者20日從中國二維碼注冊認證中心獲悉,近期成立的國內首家全球代碼發(fā)行機構——統一二維碼標識注冊管理中
2018-12-21 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