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亚洲精品欧美综合四区,少妇富婆高级按摩出水高潮,69精品丰满人妻无码视频a片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走進長辛店二七紀念館

時間:2021-12-18 06:10:40    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走進長辛店二七紀念館(以物鑒史)

王真勝

古樸典雅的長辛店二七紀念館,矗立于北京長辛店花園南里甲15號,1987年2月7日對外開放。紀念館為老北京四合院布局,中式門樓頂部和房檐處,以金黃色琉璃瓦裝飾,古脊明柱,水刷石鑲襯,配以清水磚墻,蒼松翠柏中渾然大氣。在許多人心中,這里保存著中國工人斗爭史上寶貴的精神財富。

長辛店工人運動是中國先進知識分子與工人群眾相結(jié)合、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jié)合的起點與典范。

1920年5月1日,陳獨秀在上海、李大釗在北京同時舉行 “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紀念大會。鄧中夏到長辛店向鐵路工人散發(fā)《五月一日北京勞工宣言》并發(fā)表演講。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領(lǐng)導的第一次“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紀念活動。翌年,長辛店1000多名工人和北京、天津、保定的工人代表,在長辛店宣布成立“京漢路長辛店鐵路工人會”(工人俱樂部)。上海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共產(chǎn)黨》月刊熱情稱贊:“他們的努力,實可令人佩服,不愧乎北方勞動界的一顆明星?!?/P>

在北京永定河西、盧溝橋畔,千年古鎮(zhèn)長辛店,如今是見證中國早期工人運動的標志性遺產(chǎn)。沿長辛店老街步行,一個個承載歷史記憶的名字映入眼簾:工人夜班通俗學校、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長辛店工人俱樂部、二七慘案長辛店發(fā)生地……長辛店二七紀念館更是我們走進那段歷史的窗口。

京漢鐵路北起北京前門西站,南至漢口玉帶門車站,全長1214.5公里,由清政府向比利時貸款、比利時承建。1897年京漢鐵路盧保(盧溝橋至保定)段最先開工,在盧溝橋西設(shè)立小型車輛修理廠——盧保鐵路盧溝橋機廠,兩年后毀于義和團運動,1901年在盧溝橋東三合莊復建,改稱長辛店機車廠。1905年鄭州黃河大橋工程完工,京漢鐵路全線貫通,立鐵碑以志。鐵碑上半部鑄有兩龍飛舞圖案,中間鑄有建造者、通車時間及參加落成典禮人員姓名,下半部用法文書寫。鐵碑與模具承載著中國人筑路強國悲壯史,是長辛店二七紀念館鎮(zhèn)館之寶。這里還陳列著勞動補習學校的油印機、長辛店鐵路工人罷工的火車汽笛等文物,生動講述著長辛店鐵路工人在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下發(fā)展工會組織、爭自由爭人權(quán)的崢嶸歲月。

1918年春,蔡元培、李石曾、吳玉章創(chuàng)建北京大學附設(shè)高等法文專修館(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9月,高等法文專修館長辛店分館工業(yè)科開學,來自湖南、河北、山西的100多名學生在這里半工半讀。1919年5月4日,天還沒亮,留法預備班、車務見習所及藝員養(yǎng)成所部分學生,騎著雇來的毛驢匆匆趕往天安門廣場,與北京學生一起游行示威。5月6日,工人舉行集會,每十個人一起,組成一個個救國十人團,到車間、車站、郊區(qū),宣傳愛國,抵制日貨。

五四運動之后,長辛店機車廠工人史文彬、陳勵懋、陶善琮等創(chuàng)辦工人夜班通俗學校,預備班學生每周兩次給工人補習文化,討論時事。后夜班通俗學校遷到娘娘宮北配殿(現(xiàn)長辛店第一小學內(nèi)),成為長辛店工人運動主要場所。

1921年1月11日,長辛店大街祠堂口1號、坐東朝西小三合院內(nèi),勞動補習學校正式上課。正房擺著3列、8排木課桌,黑板上用白粉筆寫著“勞工神圣”4個大字,剛下班的工人三三兩兩走進教室。補習學校教員主要來自北京大學,專職有李實、張純、賈祝年等,兼職有李大釗、鄧中夏、吳容滄、卜世潤等人。他們根據(jù)工人需要自編教材,講通俗易懂白話文及工人聽得懂的北方話。鄧中夏本名“鄧仲澥”,為好寫好認,改為“鄧中夏”。長衫先生與短衣工人推心置腹,一批批工人黨員迅速成長起來。

長辛店工人俱樂部是1922年8月長辛店鐵路工人罷工、1923年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指揮部。長辛店二七紀念館珍藏著一枚鑄造于1921年的長辛店工人俱樂部證章。銅質(zhì)材料,琺瑯彩工藝,主體為鈷藍色,中間的圖案是白色的帶有雙翅的火車輪子,是當時中國鐵路的標志。輪子后面是一把錘子與一把斧頭相交叉,代表著工人力量。從背面的編號“NO.2195”看,證章鑄造了很多枚。1922年5月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上,鄧中夏以京漢鐵路長辛店工人俱樂部代表名義提出《全國總工會組織原則案》,中華全國總工會3年后正式成立。

1922年8月,長辛店工人俱樂部向京漢鐵路局提出增加工資、實行八小時工作制、每星期休息一天等8項要求,未得到答復。8月24日,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主任鄧中夏領(lǐng)導長辛店鐵路工人在娘娘宮舉行罷工。鄭州、江岸工會和京綏、京奉、正太等各路工人紛紛聲援。長辛店1000多工人乘列車開到前門西站談判,京漢鐵路局最終答應了工人所有要求。工人們在復工后開往武漢的第一輛火車頭上,掛上一面“慶祝長辛店罷工勝利”大紅旗,一路飄揚到漢口。罷工風潮在長辛店這個“風暴眼”驟然升起,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呼嘯而來。

長辛店大街東部火神廟,原為長辛店警察所駐地。1923年2月4日,京漢鐵路3萬工人為“爭自由、爭人權(quán)”舉行全路大罷工,1200公里鐵路頓時癱瘓。2月7日,為營救被反動警察逮捕的工友,工人們聚集火神廟,葛樹貴、楊詩田、辛克紅等工人當場受傷。珍藏于二七紀念館的《京漢工人流血記》,是最早報道這次斗爭的文獻。

黨領(lǐng)導和組織的工人運動,顯示出中國工人階級堅定的革命性和堅強的戰(zhàn)斗力,擴大了中國共產(chǎn)黨在全國的政治影響,為黨同其他革命力量合作,掀起全國規(guī)模的大革命準備了條件。

標簽: 長辛店 工人 鑒史 二七 紀念館 中國 鐵路 鄧中夏 京漢鐵

最近更新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guān)注